化危為機 如何從疫情中推廣「惜食」教育

一眾社會企業與星展銀行展開一系列合作計劃,籍此希望幫助台灣農民和食品加工廠延續生計之餘,亦同時能夠減少食物浪費,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溫飽。

新型冠狀病毒令國際旅遊業飽受衝擊,導致許多餐飲場所被迫關閉,連帶世界各地的食品生產商,在銷售和出口兩邊都面臨嚴峻考驗。

「我們真的陷入了困境,甚至有好幾個月連一仙也賺取不到。」然而這場影響,對位處台灣偏遠鄉間的小型農場尤其嚴重,以吳明季所經營的花蓮山區農場為例,日常訂單固然大幅減少,另一主要收入來源「農場之旅」,也因為沒有旅客到訪而漸漸枯乾見底。

「我們要為滯銷的粟米支付穀倉租金,因此農場每天都在賠錢,但儲存的粟米卻沒有人購買。如果我們無法再付租金,到最後只得被迫將之全數丟掉。」吳明季,一位來自花蓮的農民

「直接跟農夫買」是台灣一間銳意直接將消費者與農民連接起來的社會企業,據他們估計,當地農業銷售額因疫情關係暴跌了60%。有鑑於此,星展銀行構想了一項援助基金計劃(該計劃已被納入星展集團「展愛同行」抗疫基金範疇內,並已於4月啟動,旨在幫助亞洲區內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弱勢社群),期望能夠為台灣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。

各方善助 源源不斷

為了創造更大的連動效應,星展銀行首先運用這筆基金,向台灣五間社企購買食品;同時亦鼓勵員工以及客戶們一同加入捐款行列,並利用所籌得的2,542萬新台幣善款,向台灣食物銀行購買共5萬850份食品包,分送給長者和弱勢社群。

一石不只得二鳥,單單一個舉動,便直接令食物生產商、社會企業、有需要人士,以至整個社會有所助益,農作物也得以避過在倉庫中腐爛的命運。

「在這項計畫入面,星展銀行透過『直接跟農夫買』向我們訂購了多達1000公斤的粟米,及時拯救了我們。」食品包內的能量棒,便是由吳明季農場的粟米製作而成。

「如果這筆大訂單沒有出現,我們將會拿一部分粟米用來餵飼豬隻,剩下的,就只好丟掉,造成嚴重浪費。」

除「直接跟農夫買」外,星展銀行也分別向「台灣好漁」訂購魚鬆,從而幫助了因受疫情影響而收入下降80%的24戶漁民,以及兩個工業冷凍加工廠;向「友善大地」和「社會網絡」分別訂購白米和麵條,旨在扶持當地數十位農民;除此還購買了「茶籽堂」的洗手液,用以援助苦茶油種植者,推動台灣相關產業和社區復興。

星展銀行(台灣)總經理林鑫川認為,作為一家具有崇高使命的銀行,他們定必會超越銀行本身,期望創造出更大、更正面的影響力:「特別是當下這個時刻,團結一心,透過「展愛同行」抗疫基金幫助受疫情影響的社會企業,以及社會有需要的人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我們相信,只要大家連結一起,就能發揮出更強大力量,渡過這場危機。」

苦茶籽是製作洗手液的關鍵原料,農民們正在進行相關收割工作。

疫情新議題-食物浪費

「直接跟農夫買」創辦人金欣儀表示,食物浪費這個已經被討論多年的議題,在疫情其間亦間接地顯露出來。

「這次疫情讓人開始思考,我們應如何管理手上已有的資源。在台灣,大約40%的食物在端上桌前,就已經被扔進垃圾桶。原因有很多,但最常見的,就只是它們純粹長得不夠好看。」
- 金欣儀,「直接跟農夫買」創辦人

解釋了食物浪費最終會導致食物短缺的原因,金欣儀這位由資深廣告人轉過來的社會企業家,現正計畫推出一系列供特別訂購的食物盒。盒內裝有由當地農民種植製作的蔬菜、手工麵包、麵條,以及體積較小,賣相相對較差的水果,這亦即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「ugly food」。

「我希望透過這些食物盒來向大家表達,某些蔬菜和水果的皮和葉子仍然是可以食用的,這樣就不會造成食物浪費。」她解釋。

「疫情期間出現了囤積食物的情況,再加上我們仍肆無忌憚地,扔掉那些其實還完好的食物,這最終只會造成一個惡果:就是沒有足夠糧食,來養活島上每一個人。」最後金小姐強調,保護環境,善用資源絕對是當務之急,如果在危機發生時才做出反應,恐怕為時已晚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