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不只是資產,是未來 ! 看星展如何敢於投資和冒險,只為激發員工潛能 | 星展銀行

人才不只是資產,是未來 ! 

看星展如何敢於投資和冒險,只為激發員工潛能
  

在星展,人才培育是一項長期且持續精進的投資。從智能工具到制度設計,星展透過多元機制協助員工發掘潛能、拓展視野,讓每一位同仁都能在職涯旅程中穩健成長。 
 
例如:結合 AI 與機器學習技術的「iGrow」職涯平台,能依據個人歷程推薦學習資源與職務機會;「星展導師計畫」促進員工與領導者及同儕的交流與經驗傳承;「DBS Learning Hub」匯集逾 10,000 門精選課程,鼓勵員工持續自我提升;而「Be My Guest」跨部門體驗計畫則讓同仁親身參與其他單位的工作坊與專案,去年更吸引超過 4,000 人次參與,展現組織內部強大的學習動能。 
 
針對高潛力人才,星展每年啟動一套完整且具前瞻性的人才發展流程。由各級主管依據 PRIDE! 價值觀、績效表現(Performance)與成長潛力(Potential)進行提名,並由總經理與一級主管共同召開人才檢視會議,協助盤點發展所需的能力與資源,進一步規劃個人化的成長藍圖。2024 年,40% 的高潛力人才成功轉任新職務,離職率為 0%,顯示這套制度所帶來的信任、支持與實質成果。 
 
接下來這位主角盧龍潤(Stanley Lu)  正是這份投資的具體成果之一,他前往新加坡總部的輪調,參與集團級專案,從熟悉的業務領域延伸至更宏觀的營運與策略視角。在歷練中深化專業、強化領導力,這段歷程不僅擴展了他的職涯格局,也印證了星展在人才培育上的長期承諾與制度力量。 


 

在星展,成長不僅是靠達標,而是敢走出去。 


Stanley 不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。他的故事,很像我們身邊從小到大,乖巧盡責「照劇本前進」的好學生,他謙虛自稱自己成績不好不差,考試偶爾充當黑馬。畢業後,他理所當然地選擇金融業,也順利進入了許多人嚮往的外商銀行。但一路以來,他都在用力完成別人給的題目,很少停下來問自己:「我真正想做的事是什麼?」 

 

真正的轉變,發生在人生第一次「脫離原廠設定」。 

那天,儲備幹部的輪調訓練結束後,人資突然問他一句話:「有沒有想過,去新加坡總部輪調?」Stanley 回憶起來,那是個非常溫和、善意的詢問,但對當時的他來說,卻像一道無法拒絕的邀請:「我只是直接地答應,根本沒想過拒絕的可能性。」這份承諾的背後,是一種不確定與期待交織的心情:既害怕未知,又渴望證明自己,他「聽命行事」踏上人生第一次外派。 

但他很快發現,身在海外,沒有人會把你當作「還在適應」的新手,熱騰騰的工作角色早已印在名片上,「我得在一兩次發問中,解開心中五六個疑惑」,那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聰明,而是為了在最短時間內配得上這份工作,負得起這份責任。 

從「我好像得撐住」,到「我真的可以扛下來」,這中間沒有什麼戲劇化的轉折,有的只是他每次面對問題時、選擇努力不退縮的無數瞬間。他開始明白,星展想要培育的,是在變動中依然能緊握舵盤、找到解決方案的人才。 

圖說、Stanley與新加坡總部夥伴,一起打拚的回憶 

 

敢於冒險,只為投資一個更好的你 

「我以前不是很明白,為什麼一間公司願意花這麼多資源,把一個人調到海外。不是應該要把人放在最能立即發揮即戰力的位置嗎?」Stanley 回憶起當年的困惑,在當時他的認知裡,這樣的做法太花資源,也太沒效率。 

「有人離開那個位置,就要有別人補進來,後面又是一連串連鎖效應。」他說,跨國輪調看起來光鮮,背後也有許多難以衡量的沉沒成本,不只資源,還包含學習曲線、文化適應、工作表現的落差。每一項,都可能讓人放棄,「確實有外派同事,一年後在海外就離職了。」他語氣平靜,但能感受到那背後真實的掙扎與風險。 

對一家公司來說,這是高成本的投注,但Stanley現在完全體會,星展願意承擔投資人才的風險,不是因為不怕失敗,而是早已刻在組織DNA 裡的價值選擇。 

  

銀行最重要的資產,是人 

現在的 Stanley,舉手投足之間多了份篤定,帶了一個小小的團隊,專注在企業金融,服務中、大型企業和能源產業。 

從曾經的「被栽培者」,到如今的一線主管,他回望這段路,開始懂得那套看似「不符效率邏輯」的輪調制度,為什麼值得投資。Stanley觀察,星展的輪調制度,與多數公司相比,時間更長、訓練更紮實、也更有耐心,「不只是我這樣的小螺絲釘,星展在不同市場的高階經理人,甚至總經理,都有跨國歷練的機會」。這就像是來自企業核心的宣誓:在星展,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。 

他還記得,剛去新加坡時看著報表上的數據,「我還默數個十百千萬,因為太大了」,Stanley自信地說:這就是星展能給員工的視角,只要你願意走出去,它就能讓你看到世界最佳銀行的全貌。 

  

最有人情味的亞洲銀行 

星展不只讓你看見世界,也記得你是誰。 

他分享一個小故事: 幾年後再出差新加坡,巧遇前主管時,第一句話也不是問工作,而是關心:「你的家人,都還好嗎?」甚至記得他有兩個小孩,這些小事,沒什麼聲響,卻在心裡泛起漣漪。 

Stanley感謝曾被溫柔托起,「有時候我會想,該怎麼謝謝這樣的文化?」他說,「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這樣的事,該嚴格的時候就嚴格,但對人,一定要柔軟。」 

有些選擇,不會立刻開花,但終有一天,會長成一種文化的樣子。 

 

下一篇精彩故事
您也許會喜歡

推薦給您

根據已讀過文章
根據您的興趣
推薦文章
熱門文章
最新文章
最近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