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phone
searchIcon

以點連線 共同成就彼此理念

星展銀行, 2021年8月16日

「視障人士也可以攝影?」

當華文生活平台《電笠》總監王昱初次聽到「盲攝」活動時,便跟大部分人一樣,心裡立即泛起這道疑問。然而及至 2019 年,在《電笠》和星展銀行合作的一項企劃中,便令他有了個改變人生的全新想法。

「剎那展出大意義攝影展」各參與單位代表大合照

「那個夏天我們一連走訪星展香港支援的多間社企,而其中一間,便是推廣盲攝文化的盲蹤踪 (Sightfeeling)。」當盲蹤踪共同創辦人Fishing 分享團隊的有趣拍攝經歷後,他便驚訝於,原來透過嗅到硫黃味,視障攝影師可以用鏡頭捕捉轉眼即逝的煙花;透過聆聽蹄聲,可以攝下羊群倒影;而依靠感知風向,則可拍出山澗光景。同一時間,他亦邊拿著視障攝影師們的作品,邊打從心內感嘆,不禁為自己從前的無知感到慚愧。

「我們健視人士對生活上任何東西,難免有些不滿足,但當一班視障攝影師失去正常視力,依然能堅持達成理想的時候,我就在想,我們是不是能夠多做一點事情呢?」而這瞬間浮現出來的「點子」,便成為了舉行是次「剎那展出大意義攝影展」的一個契機。

生活是一個開引號 得失之間意想不到

「我們今次這三個單位的合作,實在來得非常有緣分。首先社企盲蹤踪是 2019 年 DBS Social Impact Prize 的得獎者,及後透過我們的一項企劃,令他們與《電笠》深入認識起來。當王昱向我們提出舉行慈善相展的建議時,大家便一拍即合!」星展銀行(香港)有限公司集團推廣策略與傳訊部總監 Amy Wu 認為,疫情下,香港的弱勢社群,甚至整個社會均受到重大打擊,但這次展覽則希望由四位歌手親自拍攝的作品,以及盲蹤踪攝影師透過了解星展銀行的故事創作出來的照片,訴說出大家在疫情當中的得著,可能往往比失去來得更多。

Fishing 坦言,很多人也曾經問過她同一個問題:「視障人士真的可以攝影?」

「令人意想不到,還有『盲蹤踪』的誕生過程。回想 2017 年一次斯里蘭卡之旅,行程中我們要去當地一個盲人組織擔任義工,將舊相機及攝影技術跟他們分享。於是出發前,特地向香港四位熱愛攝影的視障人士取經。旅程完結後,大家也被『盲攝』深深吸引,便坐下來構思,自己在香港舉辦盲攝活動的可能性。」就在這幾年間,Fishing 便跟團隊一起成長,逐小步的逐小步的走到現在。生活,是一個開引號,未到最後,也不知道內裡潛藏著甚麼可能性。

盲蹤踪共同創辦人 Fishing(左)及盲蹤踪視障攝影師郭健(右)

星展團隊小故事 啟發盲攝創作

在今次影展中,「盲蹤踪」共有四位視障攝影師參與,當中包括只剩餘約一成視力的郭健。郭健小時候曾學習繪畫,因此對線條特別敏感,而追求「線條美」便成了他一直拍照的原因。「慢慢地,攝影於我來說,不單只為記錄而記錄。由於我只得一成視力,因此很多時侯,也會對拍攝目標走得非常近,才能看得比較清楚。」慢慢思考,細細觀察,特寫便成了他的個人風格。

除郭健外,還有全失明的 Sophi,她便依靠著聲音、觸感及嗅覺,去感受身邊環境,按下快門。在可行情況下,她會透過旁人口述,例如「時鐘定位法」,從而了解幾點鐘方向,以及前後左右,大概會有哪些景物,並在腦海中構圖,從中也捕捉到許多意料之外的影像。

盲蹤踪視障攝影師郭健對線條特別敏感,哪怕只得一成視力,仍堅持一直拍下去,追求自己人生目標。

Amy 希望透過星展銀行的故事,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影響,為大家行多一步,建立更美好的世界。

Amy覺得自己跟世界各地的人一樣,也經歷著同樣的「失」。但在如此過程中,共同面對生活難關同時,她亦希望可以透過星展銀行的故事為社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,為大家行多一步,建立更美好的世界。在攝影展中,展板上分享了一個又一個關於 星展 團隊,如何為客戶、員工、社區面對「疫境」克服困難的真實故事,而視障攝影師們便受到這些小故事啟發,拍攝出一系列照片作品。例如星展銀行採購與服務部主管 Alison,在危急關頭經歷一波多折,最後仍成功為五千名同事搜購足夠口罩的故事,便啟發到盲蹤踪攝影師 Cathy,拍下了一張陽光穿透烏密厚雲的精彩照片。

展覽現場還可即席購買「多感官明信片」,寫下祝福鼓勵說話,寄給摰愛。

「一加一的力量,往往大於你我想像。」不論是 Amy、王昱,又或 Fishing,也希望透過今次相展中視障攝影師的作品以及星展團隊的故事,能夠為大家帶來啟發,領悟到只要「行出一小步,就可以為身邊人帶來改變」的大意義,共同成就彼此的理念,為生活帶來更多希望。

NEXT